灌云農商銀行聚焦重點領域助力鄉村振興
今年以來,灌云農商銀行準確把握鄉村振興的科學內涵,緊緊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加大金融資源傾斜和產品服務供給,深入聚焦廣大農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重點群體的金融需求,持續提升金融服務覆蓋率、可得性和滿意度。
“走千訪萬”,地方經濟注入金融活水
灌云農商銀行深入調研產業、項目,及時了解當地鄉村振興金融需求,跟進做好對接工作,建立對接清單,調研與該行發展相契合的重大產業規劃、重大項目及重點扶貧項目,其中對灌云縣2019年37個重大項目,組織專業營銷團隊對接走訪,重點了解項目開展情況、業務需求等,今年6月份已經全部走訪結束,并落實了后續跟蹤服務;以農村、農業鄉鎮和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為切入點,大力支持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圍繞“農商行的客戶在哪里”開展調查、分析和營銷,制定配套的信貸產品,主動適應地方經濟快速發展的新形勢。同時,在全行開展“百日萬戶大走訪”活動,專注專業普惠金融,致力實現對有效需求企業、農戶走訪一戶不少的目標。截至11月末,該行共走訪客戶13483戶,走訪無貸戶8863戶,實現全行新增授信客戶3331戶,新增簽約客戶2013戶。該行還在下車鎮前門村等村開展整村授信試點,支農成效顯著;與當地農委對接,及時更新家庭農場與合作社名單,扎實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名單制管理、集中走訪授信,通過走訪,家庭農場有新增授信需求43戶,金額833萬元;合作社有新增授信27戶,金額675萬元;龍頭企業有新增授信需求2戶,金額1100萬元。
“金融套餐”,服務特色激活鄉村產業
灌云農商銀行堅持普惠建檔、評級授信全覆蓋的原則,提質升級“陽光信貸”,推行“陽光信貸”標準化和授信審批無紙化,依托網格化營銷系統,深耕農村市場,做出支農特色,為客戶提供更加精準的服務,打造“線上+線下”的“陽光信貸”新模式;深挖支農支小新需求,推出了“房抵貸”等專項信貸業務,解決“融資難”,破解貸款期限短的問題,創新抵押物評估方式,由外部機構評估改為該行自評,免除評估費用,破解小微企業“融資貴”。同時,該行充分發揮農商行“小、靈、快”的獨特優勢,創新小微企業的營銷理念,改進方式方法,加強走訪、調查、篩選和建檔,創新服務產品,積極支持綠色產業、特色產業、新興產業的發展。從貸款手續簡化、創新貸款調查模式、執行優惠利率等方面,采取“一企一策、一戶一價”量身定制融資解決方案。
結構優化,普惠金融助城鄉統籌發展
灌云農商銀行還持續優化客戶結構,提升支農服務水平。一是創新授信模式。通過客戶營銷平臺改變傳統的授信模式,由對“農戶個人授信”向“以家庭為單位”的授信模式轉變,將家庭中的年輕成員作為授信主體,逐步由中老年客戶向年輕客戶群體的結構轉變和過渡,不斷提升主營業務的源動力。二是完善金融服務體系。大力發展手機銀行、收銀寶、支付快車等核心電子銀行業務,構建現代化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改善農村地區支付結算環境。持續做好全縣18.4萬戶居民涉農補貼的代理發放服務;加大了對農民在消費升級、城鎮化發展和農業轉移人口再就業過程中的金融支持力度,提供一攬子金融服務方案,提升廣大農民的金融服務獲得感。三是全力打好金融精準脫貧攻堅戰。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積極做好扶貧貸款的發放工作,精準識別扶貧對象,單列信貸計劃,完善扶貧小額信貸風險補償機制,加強與鄉鎮、村委會的聯動,對符合政策的貧困戶應貸盡貸,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道路上一個不能掉隊,讓百姓興旺真正成為該行精準扶貧的最大成果。截至11月末,全縣低收入農戶3.52萬戶,扶貧小額信貸有余額3410戶、1.02億元,余額較去年同期增加4719萬元,增幅達86.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