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農商銀行: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金融活水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對地方經濟發展帶來的沖擊,靖江農商銀行立足當地,進一步堅守“支農支小”市場定位,全力以赴做好金融支持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以更高標準打造高質量發展的現代銀行。
聚焦主業,堅守主責,
努力提升服務實體質效
堅守支農支小市場定位,全力做好農村金融服務保障,精準幫扶企業融資紓困,全面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切實擔負起農村金融主力軍責任,助推地方經濟平穩發展。一是全力支持重點領域信貸需求。策應產業強市部署,大力支持先進、新興制造業以及傳統產業升級、技術改造,推動制造業穩定增長。持續關注涉農、小微企業的季節性、周期性生產經營資金需求,做好配套信貸支持。加快對現代農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村“雙創”等重點客群信貸投放,深入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二是強化責任擔當,分類精準施策。依托“陽光信貸”和“全力以‘復’ 普惠金融在行動”,對全市復工復產企業進行走訪摸排,梳理摸排復工復產企業受疫情影響情況,“一戶一策”制定紓困方案,幫助企業盡快復工復產,順利渡過難關。用好再貼現、再貸款政策工具,推出與支小再貸款政策相匹配的小微貸款產品“惠企快貸”,定向服務于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主的復工復產需求。三是優化信貸流程。開通金融服務綠色通道,對涉及抗疫及民生領域企業融資需要,嚴格“限時辦結”,對審批人實行“首問負責制”,簡化審批流程,提高審貸效率,確保授信服務“急事急辦、特事特辦、快辦快結”。
聚力創新,驅動發展,
全面激發新生動力
圍繞高質量發展主旋律要求,持續加快產品創新、渠道優化、線上金融拓展。一是大力豐富業務產品。堅持市場導向,優化供給結構,對存款、貸款、中間業務等各類產品持續做好創新、整合、迭代,打造特色化、個性化、定制化產品體系,為滿足存量、挖掘增量提供支撐。二是加快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圍繞本地化場景建設,搭建智慧商圈平臺,依托手機銀行卡券中心,以高頻的支付交易為抓手,建設“商戶+線上平臺+電子聯名卡”平臺,加快構建“銀行-客戶-商戶”三位一體的移動金融新模式。三是突出場景運營、客戶運營、產品運營三大運營體系建設,整合產品、渠道、服務、宣傳等資源,積極拓展客戶日常生活中高頻次、高黏性服務場景,構建線上與線下結合、物理設備與互聯網渠道交織的立體服務通道,形成金融服務新生態。
深化轉型,提檔增速,
全力加快高質量發展步伐
堅持新發展理念,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向智慧銀行轉型、向零售銀行轉型、向人才銀行轉型。一是通過網點分類管理、推廣智能機具、 優化勞動組合、提高廳堂營銷效能等手段,努力實現網點由“同質型”向“差異型”、“人工型”向“智能型”、“交易型”向“營銷型”、“傳統型”向“零售型”轉變。建設智慧社區平臺與線上社區銀行,實現社區網格化管理,深化社區金融服務,全面打造“非金融服務搭臺、金融服務唱戲”的關系型社區金融體驗。二是加快推進數字化建設。加強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等前沿技術運用,推進數據全覆蓋、數據標準化和數據立體化,強化大數據在客戶精準營銷、風險管理等領域的綜合運用,全力提升科技賦能業務創新發展的能力水平。三是做好助農取款服務點提質增效工作,優化服務點功能,豐富服務點產品線,提升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可得性、滿意度,打通普惠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