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黨中央在建黨百年之際、“十四五”開局之年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事關全局和長遠的重大戰略安排,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靖江農商銀行圍繞黨史學習教育任務目標,認真制訂工作方案,迅速掀起黨史學習教育熱潮,讓黨史學習教育走進黨員干部心中。
學黨史,在賡續初心中凝聚發展新合力
(一)牢牢站穩黨管金融的政治立場。堅決維護黨對農商銀行改革發展的領導地位,全力踐行金融回歸本源要求,把做到“兩個維護”落實到實際行動中。認真落實重大問題黨委研究討論前置要求,健全完善“三重一大”決策制度,抓好黨委議事規則和公司治理決策機制的有效銜接,充分發揮總行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實的領導作用。要特別關注大額貸款授信審批等事項的流程規范,切實把好風險關口,保障穩健運行。
(二)持續涵養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始終堅持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決維護政令暢通、令行禁止的政治環境,切實推動守紀律、講規矩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嚴格執行黨章和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使黨內生活莊重、嚴肅、規范,堅決防止和克服黨內政治生活不講原則、平淡化庸俗化隨意化的傾向。綜合運用工作調研、巡察審計、談心談話、誡勉問責等多種方式,推進基層民主決策、科學決策。發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弘揚忠誠老實、公道正派、實事求是、清正廉潔的價值觀,以良好政治文化涵養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三)切實堅守支農支小的發展定位。作為農商銀行,走的是農家路,吃的農家飯,干的是農家活,支農支小是我們天生的定位,流淌在我們的血液里,根植在我們的基因中。為此,我們要以更強的定力“服務三農、聚焦縣域、專注普惠”,履行靖江農商銀行經濟責任、政治責任、社會責任,主動融入區域經濟發展大局,密切關注鄉村振興、科技創新、城市升級等重點領域,持續做好跟進服務、主動服務、貼身服務。
辦實事,在敢于作為中書寫時代新篇章
(一)聚焦推進普惠金融辦實事。實施普惠金融服務點升級改造。健全金融綜合服務站功能,擇優選擇供銷農資店、超市、衛生所等便民場所打造“金融驛站”,實現金融宣傳、助農取款、快遞收發、代繳代收、產品營銷、政務服務等“一站式、多功能、綜合性”金融便民服務站。加快推進“陽光信貸”工作。成立批量授信工作領導小組,圍繞農村地區“整村授信”以及社區、企業、機關事業單位“批量授信”,集中抓好客戶檔案信息的批量導入、授信額度的批量生成及送達,實現靖江地區“整村授信”的全覆蓋。持續深化“黨建+金融”模式。圍繞共建雙方的資源優勢延伸服務內涵,進一步推動黨建和基層治理的融合共建,實現互利共贏。主動與村委、居委、黨群中心等政府部門、社會團體組織對接,通過資源整合,以金融力量實實在在地助力社區治理能力的提升,共同打造綜合普惠金融品牌。
(二)聚焦提升優質服務辦實事。一方面,提升為客戶服務的質量。開展“廳堂優質文明服務提升年”專項活動,優化運管、柜面、大堂的人力資源配置,做好大堂經理考核管理,強化廳堂服務與客戶分流引導,培養和激發柜面員工的工作熱情,樹立文明服務新形象。另一方面,提升為基層服務的能力。加強學習型、創新型、服務型機關建設,持續排查解決作風建設突出問題。進一步做強機關服務平臺建設,不斷強化條線部門科技支撐、產品研發、教育培訓等專業化功能。
(三)聚焦人才隊伍建設辦實事。暢通員工訴求渠道。領導干部帶頭深入基層調研,采取走訪調研、集體座談等方式,引導員工“建言獻策 共謀發展”,力求摸清員工所思所盼,推動工作往實里做,往員工心坎上做。鋪就員工成長通道。樹立重實干、重實績、求實效的用人導向,通過打破論資排輩,大膽提拔一線務實肯干的優秀人才,給年輕人鍛煉的平臺,讓有為者有位,引導全行價值分配向奮斗者、有貢獻者傾斜。豐富員工關愛內容。舉辦“七一”慶祝建黨100周年系列文藝活動,組織開展各類群眾性文體活動,打造職工信賴和歡迎的“職工之家”,加強對困難員工的慰問幫扶,從物質關懷向職業關懷、節日關懷延伸,不斷提升職工群眾的幸福感歸屬感。
開新局,在攻堅克難中展現農商新作為
(一)跨越式發展零售業務。以“消費金融、基礎零售、私行財管”三大領域為發展重點,繼續豐富線上零售貸款產品的研發與推廣,強化科技驅動,推動零售業務全面提質升級。聚焦產品創新,著力打造有競爭力的產品體系,以用戶為中心,切實轉變金融產品的設計角度,分客群開展儲蓄、信貸、財富管理等金融產品差異化設計,優化用戶體驗,打造有溫度、懂客戶的綜合產品體系。
(二)優化機制流程。優化內部流程,通過更暢通的供給體系,精準對接客戶需求端變化,讓產品與產品間、條線與條線間、服務與服務間,真正實現無縫鏈接;堅持渠道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機制創新一體推進。以客戶為中心、以產業為方向、以市場為導向,著力構建品種豐富、層次多樣、特色鮮明、體驗友好、競爭有力的產品服務體系,以高質量金融服務助力產業體系高質量發展。
(三)提升數字轉型。以手機銀行為中心,聚焦平臺優化,著力打造口碑一流的線上經營載體。按照互聯網思維,精確研究用戶心理,精心打磨服務體驗,不斷提升產品服務的創新支持能力、多渠道協同聯動能力和客戶體驗水平,著力將手機銀行打造成客戶的線上“新網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