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訪問南京東吳教育咨詢有限公司! 全國總部咨詢電話:025-83692169 | 文章地圖
天天摸日日摸狠狠添2023年銀行秋季校招言語理解精選例題(17)-東吳教育官網
公眾號
當前位置: 東吳教育 > 備考資料 > 行測(EPI) > 言語理解 >

2023年銀行秋季校招言語理解精選例題(17)

時間:2022-04-21 16:37???來源: 銀行招聘網
  2023年銀行秋季校招言語理解精選例題(17)
  當然,能夠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壞事情,一者見得豐富,二者見得大度。尼采就自詡過他是太陽,光熱無窮,只是給與,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陽,他發了瘋。中國也不是,雖然有人說,掘起地下的煤來,就足夠全世界幾百年之用。但是,幾百年之后呢?幾百年之后,我們當然是化為魂靈,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獄,但我們的子孫是在的,所以還應該給他們留下一點禮品。要不然,則當佳節大典之際,他們拿不出東西來,只好磕頭賀喜,討一點殘羹冷炙做獎賞。
  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批判“送去主義”者自詡“豐富”、“大度”的愚昧
  B.揭露帝國主義者侵占中國資源的罪行
  C.說明中國煤炭資源即使豐富,也會有開采完的一日,所以不能一味“送去”
  D.揭示“送去主義”所造成的禍國殃民的嚴重危害


 
  答案: D
  解析:
  根據提問“主旨”一詞知本題為表面主旨題。
  材料首先提出“送出去”并非壞事,接著用轉折詞“然而”提出“送出去”的消極面,后文都是闡述中國和尼采一樣,不能一味“送出去”,最后用“要不然”來引出后果。可見材料通過前段的論述得出后段的結果,最終文意指向后果,因此重點在揭示、在后果。故正確答案為D。
  A項材料重點在闡明后果,而非批判;B項無中生有;C項有所引申,且只是抓住材料的例證觀點之一,材料說的是中國,并非只談中國煤炭資源。
 
    最新招聘
    微信備考群
    本文相關
    熱點資訊

    東吳公考

    東吳教育 · 公務員考試官方微信

    + 立即關注

    熱門招聘關注查看 備考干貨關注查看 實時互動關注查看

  • 官方微博
  • 關于我們

    機構簡介

    聯系我們

    網站客服

    客服熱線:025-83692169

    網站地圖

    了解東吳

    官方微信公眾號

    官方微博二維碼

    東吳官方百家號

    東吳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