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銀行秋季校招言語理解精選例題(45)
與之相比,國際游客在中國的消費行為多是到餐飲店享受中國美食,或到小商品市場買些小商品,一般不會到百貨店和大型超市去買東西。國際游客來了,卻帶動不了中國商業的發展,為什么?因為中國沒有品牌商品的定價權,零售業的經營方式帶有相當大的“食利”性質,導致中國雖已成為制造業大國,卻還不是國際游客的購物天堂。因此,不能簡單地將旅游作為平衡國際貿易順差、減少貿易摩擦的一種手段,而應從國家利益的高度,限制歐美品牌在中國市場實行最高價格定位的做法,從法律角度理歐美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價格政策是否形成了價格壟斷。
這段文字上一段談論的內容最可能是( )。
A.中國餐飲業在歐美置之腦后發展狀況
B.中國本土消費者對市場的巨大帶動
C.品牌商品定價權的形成機制
D.國際游客在歐美的消費
答案: C
解析:
文段開篇提出了一個問題,即:“國際游客來了,卻帶動不了中國商業的發展,為什么?”,接著說明產生這個問題的原因是中國沒有品牌商品的定價權,最后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即:應從國家利益出發限制歐美品牌在中國市場實行最高價格定位。本文段的論述主體是品牌商品定價權,根據主體一致,前文的內容也應該是和品牌商品定價權相關的內容。因此,本題答案為C選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