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試題
問題:
1. 海軍艦艇中的軍輔船是大洋上的“糧草官”,雖不具備強大作戰能力,卻直接關系 著遠洋保障。但是,目前中國僅有四艘綜合補給艦在海軍服役,維持日益_______的遠洋訓練、護航和演習,顯得有些__________ 。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 漫長 顧此失彼
B. 復雜 無能為力
C. 繁重 捉襟見肘
D. 艱苦 苦不堪言
2. 聲音由聽覺加工,圖像識別則由視覺分管。音樂和繪畫是不同感官的藝術形式,應該沒有相互_________ 的可能。不過,有人卻能“看到”身邊的音樂,并且將旋律凝固到畫板 上。許多研究機構也正在進行“聲音視覺化”的嘗試,在不久的將來,人們也許就能從真正意義上_______ 音樂的“色彩”。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 轉化 表達
B. 代替 展現
C. 替換 感受
D. 轉換 觀賞
3. 臺風形成于赤道地區的溫暖水域。當潮濕、溫暖的空氣開始上升的時候,會產生一 個低壓區,進而_________周圍更多的暖溫空氣。溫暖的空氣在上升的過程中開始旋轉,溫度開始 ,冷凝生成云團,釋放出熱量,進一步_______上升運動。在這種正反饋機理的促進下,氣旋不斷加強,最終形成巨大的臺風。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 釋放 變化 促進
B. 凝聚 穩定 抑制
C. 吸引 下降 加快
D. 匯集 提升 配合
4. 德國詩人海涅將塞萬提斯與莎士比亞、歌德相提并論,稱他們是“三頭統治”,在小說、戲劇和詩歌這三類文學創作中_________ 。此外,浪漫主義、現實主義等各種流派的作家 無不受到塞萬提斯的影響;滑稽模仿、多重敘事視角、套盒結構……所有這些小說家們________的寫作手法,都曾出現在《堂吉訶德》之中。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 齊頭并進 信手拈來
B. 獨當一面 習以為常
C. 獨占鰲頭 如數家珍
D. 各領風騷 津津樂道
5. 中國有句諺語:“月下看佳人,馬上看壯士。”一定條件下,朦朧比清晰更富有美感, 朦朧可以藏拙,趨于盡美, _________地賞美會有這種效果嗎?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 吹毛求疵
B. 明察秋毫
C. 洞若觀火
D. 目光如炬
答案及解析
1. C【解析】漫長、復雜不能用來形容遠洋訓練、護航和演習,排除A、B 兩項,由“目前中 國僅有四艘綜合補給艦在海軍服役,維持遠洋訓練、護航和演習”可知綜合補給艦不夠用,捉襟見 肘比喻處境窘迫,顧此失彼,窮于應付,符合題意,苦不堪言形容痛苦到了極點,與題意不符,答案為 C。
2. D【解析】根據第一空后的轉折詞“不過”和后文的“‘看到’音樂”“將音樂‘畫在’ 畫板上”“聲音視覺化”可知,后文講的是“音樂可以用繪畫表達”,那么前文的意思是“音樂和 繪畫是無法交換的”。B 項“代替”指取代,文中沒有“音樂可以取代繪畫(反之亦是)”的 含義,排除B。第二空考查搭配,其搭配對象是“色彩”。A 項“表達”指表示(思想、感情等), 搭配抽象概念的詞,而“色彩”是看得見的具體概念,排除。C 項“感受”指接觸外界事物得 到的影響,文中未體現“人們受到‘色彩’影響”的含義,排除。D 項“觀賞”觀看欣賞,可以 搭配“色彩”,且體現了對“音樂‘色彩’”的贊賞,符合文意。此外,也可根據“許多研究機 構也正在進行‘聲音視覺化’的嘗試”可知使“聲音能夠看得見”,用“觀賞”合適,因此答 案為 D。
3. C【解析】本題可從第二空入手。根據文段信息“冷凝生成云團”可知,“溫暖的空氣” 在旋轉過程中只有不斷“降低”才能“變冷凝固”,C 項“下降”符合文意。A 項“變化” 不知是“變高還是變低”,不符合文意,排除;B 項“穩定”與D 項“提升”與文意相悖,空 氣由“溫暖”變成“冷凝”肯定是變化且降低的,排除。故答案為 C 項。
4. D【解析】此題突破點在第一空,根據“將三人相提并論”“三頭統治”可知,三個人 在各自領域的文學地位是很高的,其他人無法與之相比。A 項“齊頭并進”指有幾個事情或多 方面同時進行,未體現文中“三頭統治”的含義,排除。B 項“獨當一面”指獨立擔當一方面 的重任,文中沒有“擔當”的含義,且該詞無法體現“統治”之意,排除。C 項“獨占鰲頭”指 獨占首位,文中講的是三人的地位都很高,而且是在各自領域,不符文意,排除。D 項“各領風騷” 指在各自領域文學造詣很高,符合文意。驗證第二空,“津津樂道”形容很有興趣的談論,放 在此空可與“寫作手法”搭配,也體現了前文“滑稽模仿、多重敘事視角、套盒結構”這些手 法的特點。因此答案為D。 拓展信手拈來:多指寫文章時能自由純熟的選用詞語或應用典故,用不著怎么思考。 習 以為常:指某種事情經常去做,或某種現象經常看到,也就覺得很平常了。 如 數家珍:好像數自己家藏的珍寶那樣清楚。比喻對所講的事情十分熟悉。
5. B【解析】由“朦朧比清晰更富有美感”可知,劃線處應與“清晰”相對應,“明察秋 毫”指目光犀利,能敏感地看到極細小微末的東西,突出觀察巨細靡遺。符合句意。故本 題答案為 B 項。拓展吹毛求疵:吹開皮上的毛尋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別人的缺點,尋找差錯。 洞 若觀火:形容觀察事物非常清楚,好像看火一樣。突出觀察透徹深遠。 目光 如炬:目光發亮像火炬。形容憤怒地注視著。也形容見識遠大。
熱門海油招聘,以及海油考試題庫 ,關注海油招聘考試微信公眾號(shihuazhaopin)或添加個人號(dongwu0424)獲取!
想要了解更多海油招考動態,課程安排以及開課時間立即添加客服老師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