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農商銀行金融活水潤澤縣域經濟
近年來,東海農商銀行立足服務縣域經濟發展的市場定位,不斷加大對硅產業、食品產業、新型建材、機械汽配、現代農業、個私經濟的支持力度,著力提升金融服務水平,持續為“六大板塊”注入金融活水,加快縣域工業經濟擴量提質。截至目前,該行各項貸款總額突破80億元,貸款客戶數突破4萬戶,切實發揮了縣域經濟發展的金融主力軍作用。
策應政府部署,做硅產業的“加速器”。在深度調研熔融石英、半導體元器件、光伏產業等一系列具有東海特色的硅工業產業的基礎上,對重點硅工業企業實行名單制服務,建立信貸專員制度,以滿足客戶資金需求為目標,從融資渠道、融資成本、產品設計等多個方面進行特色化、個性化安排,量身打造金融服務方案。近年來,累計支持華源石英等縣域硅工業企業120余家、15.8億元。在對水晶加工企業進行傳統信貸資金支持的基礎上,按照“一個產業一種政策,一種模式一個政策”的金融產品創新思路,以水晶產業需求為中心,不斷創新金融產品,轉變服務方式,先后推出了“晶都一號”“電商貸”等系列金融產品,全力助推水晶電商平臺的發展。先后對晶帥水晶等30余家水晶企業授信6.8億元,對2600余家商戶授信5.9億元,對890余家水晶電商授信2.6億元。
滿足人民需要,做食品產業的“催化劑”。及時組織對各類貸款產品適時性、適用性的評估,根據食品產業發展要求加以優化調整,豐富完善信貸產品體系,重點支持該縣糧食產業由過去的糧油粗加工逐步向產品精細化、多元化轉變,進一步擴大食品產業信貸覆蓋面,范圍涵蓋糧食及飼料加工、米糠油加工、肉類屠宰及加工等。同時,針對糧食加工產業季節性變化特點,適當提高授信額度,合理確定還款期限,確保企業在旺季不因為缺乏資金而影響生產。近年來,累計向越秀食品等70余家企業提供信貸資金10.6億元。
夯實服務根基,做新型建材的“千斤頂”。有針對性地支持縣域砂、石、林木等方面的企業和項目,為開發科技含量高和高附加值的新型建材產業提供信貸支持,助力縣域水泥、鋼結構、板材等產業發展。在深入調研基礎上,根據行業、產品、生產經營周期等特點,推廣研發新型建材產業配套貸款品種,并出臺相應的管理辦法,明確貸款對象、貸款條件、操作流程等。近年來,累計支持天工建設等新型建材類企業40余家、8.9億元。
立足產業鏈條,做機械汽配的“潤滑劑”。圍繞東海縣委縣政府“建設完備國家特色汽配城、東隴海成套設備產業帶”政策導向,積極跟進金融服務,把好信貸投向,聚焦汽車配件、農業機械配件、礦山與工程機械等行業,助力相關企業擴大規模,提高產出效益。組織精干力量,在走訪調研桃林廢舊車輛拆解產業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與循環經濟產業園管委會和綠色東海投資公司溝通合作,注入金融活水,全流程服務汽車拆解、舊件回收、零部件再制造、質量檢測、市場交易的循環經濟產業鏈,為其提供上中下游鏈接式融資支持,做精做細產業鏈上每個環節的金融服務。近年來,累計支持蘭天車輪等機械汽配企業20余家,信貸支持6.5億元。
注入金融活水,做現代農業的“營養液”。依托該縣農副產品資源優勢,因地制宜支持打造“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特色產業發展格局,重點支持“東海大米”“黃川草莓”“東海西紅柿”等縣域特色農業,助推涉農產品產業化、信息化發展。深度參與現代高效農業園區和特色農業產業基地創建,加大優質稻麥、特色果蔬等特色產業信貸供給。針對轄內新型經營主體缺少有效抵押擔保的實際情況,率先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實現農業資源資本化。同時,實行“一戶一策”模式,允許符合條件的客戶以信用、保證、質押或者多種擔保方式融合用信。近年來,通過近9億元的信貸資金注入,有力支持縣域新增高效農業8萬余畝,助推了設施蔬菜等六大主導產業的形成。
踐行普惠金融,做個私經濟的“能量源”。近年來,東海縣城鄉個體工商戶及私營企業逐漸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一支重要主力軍,在促進經濟增長、優化結構以及擴大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全面加強個私經濟金融服務供給,東海農商銀行進行事業部制改革,進一步升級普惠金融事業部,深入踐行普惠金融。在強化線下物理網點的服務功能基礎上,不斷豐富線上電子銀行功能,充分利用網上銀行、微信銀行等打造互聯互通的通信平臺。同時,進一步推廣貸款在線申請系統的應用,讓客戶申貸更加方便、快捷。近年來,累計投放個私經濟貸款50億元,惠及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8000余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