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農商銀行:巧用金融“杠桿” 助力脫貧增收
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目標,也是衡量“三農”工作扎實與否的重要標尺,作為一家深耕“三農”沃土的農村金融機構,盱眙農商銀行今年以來不斷創新工作思路,調整工作舉措,圍繞脫貧有保障、致富有門道這個重點,積極探索出一條契合縣情實際、符合群眾期盼的金融助力脫貧致富新路徑。
突出“龍蝦”這個核心。龍蝦經濟經過多年發展,已經逐漸在培育盱眙經濟新動能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目前盱眙當地每8個人當中就有一個從事龍蝦產業。為進一步助力龍蝦產業做大做強,該行瞄準參與門檻低、輻射帶動廣、增收效益強的突破口,及時推出“蝦稻(蓮)致富貸”,在《蝦易貸管理辦法》基礎上,增加了對龍蝦稻的生產、加工、銷售服務范圍,實施對全縣蝦稻(蓮)共生綜合養殖產業發展的整個產業鏈給予全方位支持,促進貧困戶貸款發展產業與特色產業加快發展深度融合,讓有本領、肯創業但苦于沒有資金的農戶走上致富路。截至目前,已發放“蝦稻(蓮)致富貸”1.25億元,受益農民1000多人,人均增收2000余元。今年龍蝦節開幕前后,更多的人想要開設龍蝦大排檔,為此該行提前調研,詳細了解客戶資金需求,圍繞成本低、收益高的特點,該行大力發放“都梁一家親”10萬元以下信用貸款,用“真金白銀”的投入,讓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迸發出來,共對該類客戶發放貸款468萬元。
抓住“產權”這個關鍵。隨著全縣蝦稻共生產業的不斷深入推進以及土地流轉速度持續加快,該行為有效支持適度規模經營發展,穩步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根據客戶承包的年限和承包總金額,客觀公正合理確定授信額度,讓農民的承包權穩下去、經營權活起來,并通過支持土地流轉,喚醒小戶沉睡資源,每畝可為小戶帶來700元—800元的年收入,不斷拓寬增收渠道。截至目前,該行共發放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3筆、1645萬元,幫扶客戶69戶。
抓好“扶智”這個根本。把扶貧同扶智結合起來,引導貧困群眾克服等靠要思想,樹立信心,努力推動“要我脫貧”向“我要脫貧”轉變。定期開展“金融知識宣傳月”活動,邀請致富典型“現身講解”,圍繞觀音寺冰激凌西瓜、舊鋪雨山茶、鮑集鮑貢蟹等區域公共品牌,消除扶貧對象等靠要思想,鼓勵用勤勞的雙手脫貧致富,并對有需求的符合條件客戶及時辦理貸款。截至目前,共開展活動83次,參與人數785人,共發放貸款6385萬元。
堅持“脫貧”這個目標。扶貧政策再好,關鍵要看貫徹落實是否有力。為第一時間將扶貧貸款額度提高至5萬元的好政策宣傳到戶,該行認真推行網格化營銷,結合走訪送助活動,按村推進。每個星期一,都能看見該行客戶經理在村委會、農資站點等人群聚集區進行宣傳并現場辦理。通過家門口的服務,讓更多符合條件的貧困戶從不愿貸款創業向貸款意愿強烈轉變。為進一步清除服務上的盲點,該行在每一個村的顯著位置張貼告知書,羅列辦理條件、辦理時限、服務人員、監督電話,讓外出務工的貧困戶能夠及時了解辦理流程,進一步提升服務效率,轉變工作作風。同時,為有效提升扶貧質效,該行成立專門扶貧工作小組,按月召開工作會分析會,全力確保在扶貧工作上與政府保持同向、同步、同頻,齊心協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截至目前,共發放扶貧貸款4496筆、1.19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