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農商銀行支農路上演繹精彩蝶變
近期,新沂農商銀行在新沂市草橋鎮開展農村金融市場調研工作時,年近六旬的創業能手鞏秀玲有一番發自肺腑的真心話:“15年前我家中非常貧窮,那時候草橋信用社給了我第一筆貸款,并鼓勵我、支持我走上創業之路。經過多年的努力,我把自己的事業越做越大,并且帶動了一大批人脫貧致富。我想我和信用社之間的情誼就應該叫作魚水情吧。”
在新沂農商銀行的幫助支持下,鞏秀玲經營的特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產品在蘇北地區廣泛銷售,她本人成為自主創業、勤勞致富的典型,并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
在激烈的金融競爭中,新沂農商銀行通過不斷解放思想、不斷改革創新,在發展的道路上逐步由小變大、由弱變強、由困境走向成功。
走出自我——破繭重生
16年前,新沂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猶如一個弱不禁風的少年。那時,雖然與農業銀行脫離隸屬關系已有7年歷史,但是由于治理結構的困惑、經營機制的落伍、市場定位模糊不清等,致使多年連續虧損,存貸比大量超標,沉重的負擔束縛著前進的步伐。
與同業相比,新沂本地國有銀行均已通過不良貸款的剝離實現輕裝上陣,而信用聯社仍在起跑線上徘徊,傳統和守舊讓業務發展裹足不前,被其他銀行遠遠地甩在了后面,成為當地包袱最重、呆賬最多的銀行。如何生存是聯社上下所面臨的第一要務,許多員工都充滿了困惑。
然而,困惑不代表失去希望,蠕動的生命已經積聚起充足的潛能,等待著機遇的鐘聲隨時敲響。2001年,國務院關于農村信用社改革方案出臺后,江蘇省率先成立省聯社,并由省聯社代管各地農村信用社。2002年,新沂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由徐州市農村金融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移交江蘇省聯社實施管理,新沂農村信用合作聯社也迎來了騰飛的希望。
2003年,新沂信用聯社實現了行社分家以來首次賬面盈利,全社上下喜氣洋洋,改革創新的第一步已經邁上了正確的軌道。
突破自我——蝶變成長
2008年12月28日,新沂人民自己的銀行——徐州市首家農村合作銀行在這一天誕生了。從信用合作聯社改制成為合作銀行,再一次開創了徐州市縣域金融機構改革轉型的先河,成功的示范也帶動了其他縣區的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紛紛嘗試。組建銀行不僅凝聚了合行人多年的期待,更是飽含著合行領導班子成員嘔心瀝血的孜孜追求。
提升自我——婆娑起舞
經過9年的砥礪奮進,至2011年,新沂農合行已經褪去了剛起步時的彷徨和困惑,成長的翅膀揮舞著自信與自豪。風正濟時,自當揚帆破浪。2011年,在全省農村法人金融機構掀起組建農商行熱潮之際,新沂農合行也為自身進一步發展壯大定下了相同的目標,并開始了新一輪戰略謀劃。
2012年8月,新沂農商銀行投入5600萬元、注冊資本達1億元的江蘇邳州隴海村鎮銀行對外營業,該行的設立高起點定位、高標準規劃、高效能運作,這是農商行在堅持服務“三農”、加快有效發展的道路上走出新沂的第一步。
16年來,在農民快速致富、新農村建設快速發展、城鄉一體化水平快速提升的帶動下,新沂在蘇北地區影響力快速擴大,已經成為長三角最具投資潛力的城市之一。作為當地農村金融服務主力軍,新沂農商銀行與廣大農戶正如魚和水的關系,在相同的成長環境中互相支持、密不可分。農戶的支持是農商行發展成長的堅實后盾,而農商行則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致富提供有力支撐。在助力“三農”乃至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上,農商行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完善自我——激情飛揚
追憶往昔,歲月崢嶸,展望未來,任重道遠。作為省內第一批金融生態縣,新沂境內已設立的商業銀行從16年前的5家擴大到現在的15家。新沂農商銀行勾畫一幅更加宏偉的藍圖: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里,加快轉型調整,升級服務功能,以有效提升客戶滿意度、有效提升市場份額、有效提升農商行陽光形象,引領全行向建設現代金融企業的標桿邁進。
藍圖鼓舞人心,目標催人奮進,改革孕育希望。為不斷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為了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新沂農商銀行將在服務“三農”、開拓創新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