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市農發行為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建設添薪加油
為保護和傳承中國大運河綿延千年的文脈氣息,展示大運河發展變遷和帶給民眾美好生活,彰顯中國文化自信,首個大運河主題國家級的博物館項目正式落地揚州,農發行揚州市分行主動提升站位、主動作為、勇于擔當,成為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項目唯一貸款行,貸款金額達12.2億元。該項目的成功營銷對農發行而言,是一項特殊榮譽,是農發行融入國家戰略、支持“一帶一路”倡議、服務大運河文化帶發展的真實寫照。
提升政治站位,勇于責任擔當
大運河綿延3200公里,至今已有2500多年,是世界運河中規模最大、線路最長、延續時間最久的運河。大運河作為“活著的、流動著的人類遺產”,堪稱中華文明的瑰寶,流淌在華夏大地的史詩,迄今依然發揮著重要作用。2017年6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調研室《關于大運河文化帶的若干思考》一文中作出重要批示:“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揚州,作為因運河而生、伴運河成長的名副其實的“運河城”,大運河哺育了揚州,大運河就是揚州的“根”。習近平總書記批示后,揚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召開專題常委會,傳達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和省大運河文化帶江蘇段建設調研座談會精神,并積極向中央、國務院、江蘇省委省政府申請,將首個國家級運河博物館——中國大運河博物館落戶揚州。
在此大背景下,為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運河文化遺產,農發行揚州市分行緊抓機遇,展現大行擔當,按照政策優先、利率優惠、辦貸優質原則,全力扛起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建設融資重任。
上下同步,凝聚工作合力
自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項目立項以來,農發行揚州市分行多次拜會揚州市委、市政府相關領導,宣傳農發行優惠信貸政策,匯報近年來農發行對揚州鄉村振興和“三農”發展作出的貢獻,以實際行動表達了政策性金融支持運河文化保護的強烈決心和堅定信心,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認可和肯定。
為精準對接、搶占先機,該行成立了專項聯合營銷小組,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項目規劃之初,便與政府部門及項目實施企業實時對接、溝通、聯系,跟蹤項目進展情況;提出農發行服務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專項融資方案,做到項目規劃與融資方案同步進行,在與其他金融機構的競爭對比中取得了先發優勢。同時,為提升辦貸效率,該行主動向農發行江蘇省分行黨委匯報,行黨委領導高度重視,親自赴揚州開展高層營銷,同時對項目采取省市縣三級行聯動、前中后臺聯合辦貸的方式,開辟綠色信貸通道,7月31日,該行成功投放項目首筆貸款1億元,從項目調查到項目首筆投放,歷時僅28天時間,創造了項目貸款投放的農發行新速度。
堅持生態優先,多重效益明顯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建設意義非凡,多重效益明顯。一是生態效益。揚州是中國大運河申遺的牽頭城市,運河特色鮮明、資源豐富。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建成后無疑是大運河上的一顆閃亮明珠,是保存大運河歷史記憶、彰顯大運河文化特色、時代特征的精品工程,是宣傳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和利用的優秀標桿,也是對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的積極探索,加快了長江大保護建設步伐,生態效益明顯。二是宣傳效應。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的建設,是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標志性博物館,也是最能反映中國大運河文化的標志性工程。農發行作為項目融資行,支持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建設不僅是榮譽,更是農發行社會責任的體現,有力提升了農發行社會形象。三是示范效應。引導了低成本的優惠資金投向長江經濟帶建設,加深農發行與地方政府的合作關系,增強當地政府對農發行支持長江經濟帶建設的認知度,加大政府部門對農發行的支持力度和重視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