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泰橋水位超警戒線1米多了,馬上來幾個人和我一起沿圍埂巡查!”南京市溧水區東屏街道水務站薛永祥在大雨中對著手機呼喊。就在兩小時之前,他還忙碌在愛廉村的防汛倉庫,布置第二天凌晨就要開始的全員核酸檢測現場。從東屏街道第一次開展全員核酸檢測到第三次的短短7天,他總共睡了不到20個小時。愛廉村有5000多人口,而村干部、醫務人員、機關黨員、志愿者和城管民警不足50人,責任重大、任務艱巨,連日來他們迎難而上、堅守崗位,24小時不間斷倒班,在最短的時間內筑起了一道堅固的抗疫屏障。
在愛廉村“兩委”主要負責人都被隔離在家的情況下,東屏街道組織委員、愛廉村聯系點領導施雯駐扎一線主持工作,村里第一時間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和黨員突擊隊,明確分工、掛圖作戰,卡口、分工、巡查和重點人員情況清楚地展示在一張圖上,編織了一張職責清晰的防疫聯動網絡。臺風“煙花”來襲,為了不讓村民淋雨,施雯在她的微信朋友圈發布了“求雨棚”的信息,前后打了1個多小時的電話終于借到了物資。
雨棚借到了,怎么擺放?瓢潑大雨打在身上生疼,風力大到讓人舉履維艱,在這樣的艱苦條件下,所有工作人員毫不退縮,冒雨作業,雨水讓視線模糊,抹抹眼睛繼續干;雨衣使得行動不便,脫掉雨衣繼續干。守護群眾“生命安全線”絕不僅僅是一句口號,在愛廉村,每一個平凡的基層工作者都是一個“螺絲釘”,形成了抗疫防汛的磅礴合力。
臺風過境,天氣惡劣。村“兩委”干部和剛吃過飯還未休息的醫護人員又匆匆換上防護服,去往各個自然村上門為居家隔離人員和行動不便的老人、孕婦上門核酸采樣。10個自然村,逾百戶待檢人員,挨家挨戶上門檢測不僅是響應應檢盡檢的號召,更是服務群眾的人文關懷。
風雨之中,疫情之下,總有人負重前行、無私奉獻,他們平凡又不平凡,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共產黨員。正是因為他們,我們始終相信風雨過后便是彩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