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難想見,和數字打交道是多么枯燥乏味的事,更別提將它作為一生的事業。在海門農商銀行,有這樣一名優秀的伙伴,經年累月排列組合著一串串數字,用加減乘除彰顯著嚴謹之風;敢于打破傳統僵化的統計思維,用系統模型勾勒出創新之美。他就是“江蘇農信·最美奮斗者”、海門農商銀行計劃財務部副總經理王崢嶸。
以“數”為基,監管統計零差錯
王崢嶸對數字似乎有著特殊的敏感與熱愛,大學學習的專業就是數學系信息與計算科學;工作以后,更是義無反顧地選擇了金融這個常與數字打交道的行業。無論何時何地,不曾改變的是他對數字的“斤斤計較”與一絲不茍。
從2011年到2021年,在堅守了十余年的崗位上,他對數據認真細致,明白了什么叫做“不差毫厘是目標”,知曉了如何才能“久久為功出實效”。在他看來,統計是他的事業,精確是他的責任。得益于他和他的團隊的認真負責,海門農商銀行獲省聯社統計和數據治理管理工作優勝單位,連續三年監管統計工作零差錯;同時,王崢嶸也連續三年被評為南通銀保監監管統計工作先進個人。
以“數”為要,管理提升新突破
統計的嚴謹性不僅在于個人,更體現在團隊整體上。個人雖然做到了,但王崢嶸認為“還不夠”,進而圍繞統計基礎管理,在人員管理、源數據管理和機制建設等方面狠下功夫,推動統計工作整體質量邁上新臺階。
為厘清部門和崗位職責,王崢嶸始終堅持“扎口不包辦”的原則,做統計部門該做的事、做得好的事,推動統計管理重心進一步向業務一線前移。在團隊建設上,他堅持建好兩支隊伍,即專職統計隊伍和兼職統計隊伍,不斷充實單位統計隊伍的力量,為統計工作的專業化、常態化開展提供人才保障。
王崢嶸堅持將團隊的數據質量擺在突出位置,健全數據修改、數據督查、激勵約束“三項機制”,將統計工作職責分工細化到相應部門,從源頭上保障數據的準確性;每月對報送的數據實施雙人復核,定期編發簡報通報問題;統計工作完成情況按月打分,按季考核,出現統計差錯給予相應問責。
以“數”為美,開拓創新添動力
做好統計工作,不僅要“夯實雙腿”,更要“強化兩臂”。王崢嶸不斷創新統計工作的工具模型,用信息化為統計工作插上堅實的翅膀。
2012年,王崢嶸結合不斷迭代更新的工作需求,牽頭建立了“綜合報表系統”,以信貸業務電子臺賬取代傳統手工登記臺賬,大大規范了信貸數據采集標準;開發出非現場監管統計報表、金融統計報表自動采集功能,提升了統計報表編制效率;開發出行內分析報表、自定義報表功能,為經營決策提供了強有力的數據支撐。2018年,他牽頭建立了“關聯方信息采集系統”,實現該行關聯方及關聯方關聯信息的全面采集。后來,又開發出了“資金業務數據采集系統”,保障了底層資產標準化數據的采集。憑借創新實力,他還全程參與了省聯社統計分析報送平臺的建設、測試、試運行等工作,參與編制了非現場監管統計報表、金融統計報表業務手冊,受到了省聯社的肯定。
一個個系統、一份份報表、一組組數據就這樣組成了王崢嶸工作的全部。他樂為綠葉,在精益求精中詮釋了統計人的本色初心;他人如其名,在開拓創新中展露最美奮斗者的崢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