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商銀行離百姓最近,也最了解百姓的需求,我們將繼續加大信貸投放,支持以郭廟麒麟西瓜為代表的鄉鎮特色產業發展”5月20日,太和農商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宋久安在第十二屆太和·郭廟麒麟西瓜文化旅游藝術節開幕式上如是說。
“小背包”厚植“大情懷”。“2009年返鄉,一筆5萬元的貸款,讓我開始了創業,農商銀行一支持就是10多個年頭,從5萬、10萬的支持,到現在的100萬元”太和縣麒麟西瓜產業聯合黨支部書記郭鵬飛回憶創業時滿懷感激地說。郭鵬飛是第二代郭廟麒麟西瓜種植帶頭人,也是“阜陽好人”。在他“特色基地+農戶”模式的帶動下,郭廟鎮形成以麒麟西瓜種植為特色的產業,產品銷售到北京、上海、廣州、浙江、江蘇、湖北等地,帶動了廣大農戶增收致富。這也是太和農商銀行傳承“背包”精神,堅守初心為“三農”的體現,截至4月末,涉農貸款余額達到127.92億元,占各項貸款余額的76%。
“小籃子”裝滿“大服務”。像郭鵬飛這樣的產業帶頭人和各類“好人”,起始階段多數缺少啟動資金,而且缺少抵押物。針對此情況,量身訂制了西瓜貸、板面貸、菌菇貸等10余個金融產品,對各級各類“好人”、“優秀共產黨員”、“精神文明戶”、“好媳婦”、“見義勇為”等精神文明標兵,推出了無抵押無擔保的鄉風文明貸金融產品,讓“德高者”有得。近兩年,僅郭廟鎮的西瓜貸就支持產業資金4000多萬元,截至目前種植業1592戶、貸款余額3.82億元,養殖業473戶、貸款余額8875萬元,加工業953戶、余額6.71億元,有效支撐了鄉村產業振興。
“小鋤頭”撬動“大產業”。多年來,太和農商銀行堅持以點帶面,以支持西瓜產業帶頭人為重點,促進全縣西瓜產業的發展。目前郭廟鎮169個自然村全面都有西瓜種植,種植面積3萬多畝,形成以郭廟鎮為中心,輻射周邊關集、三堂、原墻、舊縣等鄉鎮的西瓜產業格局。太和縣西瓜產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強,成立了西瓜技術聯盟,培育國家級“星創空間”1個,全縣西瓜產業規模突破10萬畝,每畝收益7000多元,為當地百姓帶來年收入超過8億元,西瓜產業成為太和縣鄉村振興富民強村的產業,瓜香飄滿鄉村振興的致富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