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銀行秋季校招言語理解精選例題(47)
動用公帑給低保戶予以生活保障,過年過節給弱勢群體送慰問金,都屬于政策傾斜——某個人窮,某個群體生活有困難,很多時候不是其個人、某個群體造成的,“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這種傾斜恰恰是在體現社會的公平正義。可是,反觀“高層次人才子女中考予以加10分投檔錄取”,這種優惠取之于誰用之于誰呢?高層次人才子女有“不足”需要補嗎?這種“補”所損害的其他人的子女,他們又何嘗“有余”?
這段文字要表達的核心觀點是:
A.高層次人才子女考試加分政策有損公平競爭
B.政策傾向于弱勢群體才是社會公平正義的真正體現
C.政策可以傾斜,但在傾斜時不能有違公平正義
D.政策傾斜要符合“損有余而補不足”、“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答案: C
解析: 文段中提到的“過年過節給弱勢群體送慰問金”以及“高層次人才子女中考予以加10分投檔錄取”均是政策傾斜的具體事件體現,由轉折關聯詞“可是”得出,作者強調的不是前半部分政策傾斜的合理性,而是后半部分,政策傾斜的不合理性,即有違公平正義。故作者要表達的觀點是C。A、B、C均是關于具體事件的闡述,故偏離文段的重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