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農商銀行推進信貸管理模式轉型
近年來,為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常熟農商銀行積極革新思路,堅持以客戶為中心、以服務為導向,推進信貸管理模式由傳統型向精細化轉型。摒棄“唯風險論”,在堅守底線的原則下,致力于風險與發展中找平衡、于質量與效率中找平衡,力爭解決信貸業務中發展與風險相矛盾的問題,進而實現業務發展與風險防控有機統一,推動該行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突出服務理念,主動變革信貸管理模式
對于客戶來說,尤其是量大面廣的小微企業客戶來說,其對于信貸資金的需求呈現出“短、頻、小、急”特征,如何在兼顧風險的前提下有效提供信貸資金?如何更高效地完成客戶準入、審貸、放款等環節?常熟農商銀行通過重塑信貸管理組織架構、創新信貸授信審批模式、深研行業成立專家隊伍等方式,力求為廣大客戶解決難題。
重塑信貸管理組織架構。常熟農商銀行積極貫徹落實省聯社授信統一集中管理和業務風控管理要求,根據信貸客戶不同類型,建立專業化的審批員隊伍,實行差異化的信貸審批模式。重組該行信貸審批隊伍,將實行事業部制管理的小微金融總部審批人員集中至總行進行統一歸口管理,以派駐式審批模式開展工作。優化公司類客戶審批隊伍,并將其駐派至各網點,參與駐點機構現場調查,對授信資料的完整性和合規性把關,提高前期信貸準入時效。
創新信貸授信審批模式。推行“六位一體”信貸聯動管理機制,以風險預警為觸點,從客戶分類、非零售內評兩個維度出發,實現客戶信用風險的有效識別與計量,強化對新增客戶的“三關”把控。首創客戶分層授信模式,簡化主動授信程序,提高審批效率,今年完成490戶主動授信類客戶授信63億元。加強行內各部門聯動,實行公司銀行部和授信審核部平行作業,切分營銷準入和風險審查,加速審查流程。
建立深研行業專家隊伍。目前,該行行業審批專家模式已覆蓋印染、化纖紡、普通服裝等12個行業。新增授信由行業專家進行行業風險提示,運用行業數據對駐點審批員調查進行邏輯驗證,實現審批人員的接地氣性及專業性。此外,針對行業專家實行持證上崗和年審制度,提高審批的專業化水平。
突出科技賦能,不斷提升審貸服務效率
通過轉變經營理念,運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思維,構建大數據生態系統,為創新信貸管理賦能,釋放人力資源,不斷提升管控水平,推動信貸經營管理由“制度管理”向“科技管理”轉變。
低風險業務自動化。開發模型,結合財務報表、企業及個人征信信息、外部信息資料、客戶分類等信息,實現低風險授信業務的系統自動審批、自動出具批復,進一步提高審批效率及審批智能化程度。
貸時審查自動化。扎實推進“一圖一報告”項目,依托行內外大數據,固化調查報告模板,自動生成電子調查報告;創新運用生命軸圖、關系圖、趨勢圖三類圖表,提升客戶信息自動提示水平。
兩項查詢自動化。上線信貸系統查詢房產信息功能,結果自動存入影像系統,耗時由原每筆180秒縮減為2秒;接入市監變更信息提示,實時獲取變更情況。
實時審批移動化。以行內即時通訊系統為載體,開發“信貸助手”功能,實現23個信貸業務全流程線上審批,推動隨時隨地的線上化移動審批,提升審批時效性。
突出社會責任,做好普惠金融落地
企業發展與各界支持相輔相成,該行在近年來的發展中,主動踐行企業社會責任,在穩健經營踐行普惠金融的同時用良好發展的成果反哺社會。
9月,該行成功推動“互聯網+”不動產抵押線上登記業務落地,有效簡化抵押登記流程,為企業融資提供更多便利。通過信貸系統與蘇州不動產登記中心專網對接,實現信貸申請在線審批,審批成功后自動生成電子他項權證并發送至銀行信貸管理系統,大大簡化收件材料和辦理流程,真正做到讓數據多跑路、讓客戶少跑腿,抵押登記辦理時間由原先平均3個工作日提升至時報時批,有效壓縮辦理時限,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互聯網+”不動產線上抵押模式的引進,是常熟農商銀行支持實體經濟、踐行普惠金融的又一創舉,在借助封閉式操作減少操作風險的同時,進一步提升了抵押類業務的競爭力和服務社會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