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宜興農商銀行積極響應黨和國家關于鄉村振興、普惠金融的發展戰略,立足鄉村,創新舉措推進農村普惠金融服務點建設。
高度重視,廣泛覆蓋。宜興農商銀行在原有存量273戶金融便民服務點上進行擇優化、差異化,通過負責人優先選擇村委、社區工作人員或者在當地道德品行好、學習能力優、服務意識強、具備一定影響力的商戶,對于空白行政村進行新設補缺,對于存量優質商戶升級改造,對于業務量較少、服務能力較差的存量便民取款點酌情退出,努力將打通金融服務的“最后一公里”縮小到“最后一百米”。截至2021年末,共計建設完成農村普惠金融服務點200個,占服務點總數的70%以上,形成農村普惠金融服務支付點、綜合點、智能點、金融綜合服務站和助農取款點“五位一體”的多層次廣覆蓋的服務體系。服務點全年累計提供各類支付類業務55.54萬筆、金額31710萬元,行政村活躍率35.41%,有力地改善了農村地區支付環境。
多方融合,功能豐富。圍繞鄉村振興這個核心,宜興農商銀行創新提出“金融+N”的農村普惠金融服務點建設模式,打造了一批“金融+政務”“金融+民生”“金融+普惠”的特色站點。一是“金融+政務”。通過鏈接村委、社區、便民服務中心,開展服務點共建,相關部門協同作戰,形成共建合力,實現銀政雙方服務共享、人員共享、場地共享。例如與芳橋街道金蘭村簽訂黨建結對協議,建設金蘭村普惠金融綜合服務點;積極與全市18個鄉鎮街道的便民服務中心對接,無縫銜接該行普惠金融服務點,開發區便民E家、環科園便民E家已經相繼建設完成并投入使用。二是“金融+民生”。該行堅持需求導向,急客戶之所急、想客戶之所想,根據服務點實際狀況和轄區內百姓需求,在提供助農取款、轉賬匯款等傳統金融服務的基礎上,在服務點加載代理繳費、自助征信查詢、電商代購等綜合金融服務,以及免費的市民卡充值、手機充電、圖書閱覽等便民服務。三是“金融+普惠”。今年,該行發動轄內34家支行,對接全市209個行政村大力開展“整村授信”工作。從申請貸款到獲得信貸資金,全程可通過手機銀行在線操作,村民足不出戶即可獲得信貸資金。農村普惠金融服務點在整村授信工作中發揮了良好的“金融前哨”作用。
科技賦能,管理先進。宜興農商銀行充分利用好人行普惠金融服務管理平臺,實現農村普惠金融服務點科學、規范管理,以進一步提升服務點服務水平,規范服務點業務行為,加強風險主動防范能力和風險管理能力。一方面開發普惠金融服務點星級評定系統,通過系統自動實現對238個服務點的星級評定,最終評選出75個五星級服務點,111個四星級服務點,52個三星級服務點,并將評級結果作為服務點差異化管理的重要依據,通過強化評級結果運用,增強服務點動態管理能力,提升服務點服務質效。另一方面開發了普惠金融服務點電子地圖,客戶登錄宜興農商銀行微信公眾號,點擊電子地圖,即可實時查看周邊普惠金融服務點的分布情況、地理位置、聯系電話、門頭照片,還可以在“心愿收集箱”中在線咨詢業務、提交服務建議或信貸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