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農商行招聘筆試采用機考形式,筆試總分100分。考試類型分為三類:綜合類、法 律類、計算機類。2015年綜合類考生筆試內容包括職業能力測試(EPI)、綜合能力測試及認知能力測試三個部分,各占筆試總分的50%、40%、 10%;總分100分。法學、計算機類考生筆試內容包括職業能力測試(EPI)、綜合能力測試、專業加試、認知能力測試共四個部分,分別占筆試總分的 50%、20%、20%、10%;總分100分。
(此文刊登于2015年3月23日《金融時報》)
作為全國首批改 制的三家縣級農村商業銀行之一,江陰農商銀行于2001年成立。成立以來,江陰農商銀行始終堅持立足地方、服務“三農”、服務小微的宗旨,走特色化、差異 化發展之路,保持了穩健快速發展。至2014年末,全行總資產達到836億元,存款余額達到631億元,貸款余額達到484億元,分別為組建時的8倍、 10倍和12倍。2010年被中國社科院確定為全國首家中小銀行研究基地,2014年躋身全國服務行業500強,位列《銀行家》“全球銀行業1000強” 榜單664位,連續11年達到江蘇省農信聯社綜合考評最高等級行。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發展普惠金融”,這為農村商業銀行當前和今后一 段時期金融服務“三農”工作指明了方向,并搭建了更加廣闊的舞臺。事實上,江陰農商銀行自成立以來,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找準自己的定位,強化自身聯系 “三農”的金融紐帶作用,以積極的姿態參與新農村建設,充分發揮了農村金融主力軍作用,對普惠金融進行了有益探索。
為更好地應對新常態, 推進普惠金融,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江陰農商銀行適時提出了推進普惠金融的戰略目標,并制訂了《普惠金融戰略規劃》,就是要通過若干年的努力,把江陰農商 銀行建設成為一家“經營理念先進、公司治理完善、管理體系有效、組織條塊協同、運營流程科學、風險防控得力,立足江陰、覆蓋江蘇、輻射東部的踐行普惠金融 標桿銀行”。
實踐普惠金融的初衷
普惠金融是聯合國在“2005年國際小額信貸年”提出的概念,它既是一種理念,也是具體 的實踐活動。特別是2006年,尤努斯及其創建的孟加拉鄉村銀行(即“格萊珉銀行”)通過開展小額信貸業務,實現“從社會底層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使大 量的窮人脫離貧困,從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后,銀行就強烈意識到“在公益與效益完美結合的時候,農村市場給予的信用回報是豐厚的”,也就是說,服務“三 農”,并不會加劇農村商業銀行可能增加的負擔,在合理的調控機制下,可以更好地實現經濟利益與社會利益的雙豐收。
地方金融與地方經濟共生 共榮,作為地方金融機構,江陰農商銀行的發展和地方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從江陰地方經濟發展形勢看,江陰第一產業的GDP逐年低于2%,農業經濟的財政貢 獻率越來越低,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的步伐越來越快,農村勞動力從事純農業比例越來越低。但是,也看到:一方面,江陰由于農業產業鏈縱橫延伸,“大農業”概 念越來越鮮明,農業經濟GDP貢獻值不斷增加,從2008年起,第一產業GDP比重雖然始終低于2%,但總值從21億元增長到2014年的58億元,翻了 一番還有余;農村民營經濟貢獻份額持續放大,民營經濟生產值占GDP總值的比重連續多年超過60%,農村企業集團占工業總量的比重更是超90%以上。而另 一方面,農村工業企業以中小微居多,由于風險偏大、成本偏高,導致農村產業在轉型升級過程當中,間接融資的缺口始終居高不下,因此,地方金融服務還有待進 一步完善,地方普惠金融發展有著巨大空間。
江陰農商銀行新一屆董事會成立以后,認真研判宏觀經濟形勢和地方經濟發展趨勢,制定了普惠金融 發展戰略規劃,提出了要把江陰農商銀行建設成為踐行普惠金融標桿銀行。圍繞這一核心戰略,制定了立足“三農”+普惠金融的市場戰略,根植江陰+輻身江蘇的 區域戰略,多元融資+行業領軍的上市戰略,風控為主+效率優先的管理戰略,覆蓋中心+綜合服務的客戶戰略,信息主導+網絡服務的科技戰略,加大培養+競爭 上崗的人才戰略。并細化措施,從打造和優化窗口設置、產品創新、業務流程、人員配置等方面著手,一步一步加以推進和實踐普惠金融戰略方向。
踐行普惠金融的體會
一 是有助于促進縣級農村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目前,縣域農商行業務大部分集中在單一城市,生存地域相對狹窄,考核指標壓力較大,資本約束,經營風險、管理風 險很容易集中。實踐普惠金融后,大部分業務實施做小、做散的策略,客戶目標集中在“三農”領域、小微企業領域、城市低收入人群和特殊人群,不僅可以發揮縣 域農商行在農村地區點多面廣的地緣優勢,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分散集中性風險、可以降低對資本需要的壓力,進而緩解農村商業銀行傳統業務的高資本占用現象。
二 是有助于提升農村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成效。發展普惠金融與服務實體經濟的目標一致。發展普惠金融,必然要求縣域農村商業銀行轉變經營思路,著眼于服務實體 經濟,加快推進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不斷擴展其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滲透率,使更多企業或個人享受到金融服務。與此同時,隨著實體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提高, 也會進一步降低金融風險,提高農村商業銀行的收益水平和盈利能力,從而為普惠金融深入發展創造條件。
三是有助于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發展普 惠金融,就是將現代金融服務向弱勢地區、弱勢行業和弱勢群體等發展薄弱環節拓展,進一步擴大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通過為社會各階層提供享受現代金融服務 的機會和途徑,既有利于實現當前穩增長、保就業、調結構、促改革的總體任務,也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真正做到“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 民”,充分體現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
未來,江陰農商銀行將圍繞普惠金融和金融支持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總體戰略部署,按照現代商業銀 行的經營理念和運行模式,牢固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踐行金融企業的社會責任,堅定不移地走可持續的普惠金融發展道路,為促 進和諧社會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孫 偉)
江蘇農商行考試微信:22847637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