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興農商銀行“金融云營銷”成為獲客新利器
受疫情影響,銀行業傳統的廳堂營銷、外拓營銷已略顯疲態。獲客渠道單一,拓客進度遲緩,客群定位模糊,已成為各農商銀行亟待解決的難題。針對這一現象,泰興農商銀行積極轉變戰略思維,搭乘“互聯網+金融科技”的順風車,以微信平臺為載體,研發上線“金融云營銷”小程序,主打“合伙人”新模式,配以“搶單機制”和“積分激勵”,讓營銷產生裂變反應。截至目前,“金融云營銷”注冊人數達4.5萬人,業務辦理數超5萬筆。
困局求變,探索獲客“新途徑”。今年年初疫情肆虐,“走不出門、遇不到人”使農商銀行錯過了全年最重要的營銷“旺季”,部分業務經營指標出現了斷崖式下跌。加之疫情趨緩后,國有及大型股份制商業銀行下沉服務重心,不少優質客戶紛紛“搬家”,農商銀行陷入了“保存量、搶增量”的困局。“窮”則思變,泰興農商銀行積極迎合廣大客戶“非接觸式”業務辦理新習慣,順勢推出“金融云營銷”,將產品營銷搬到線上,通過加載產品推介、業務申請、業務轉介等一系列功能,為客戶提供純線上、便捷化的金融服務。
宣傳造勢,拓寬產品“受眾面”。“金融云營銷”上線初期,除了該行員工注冊登錄,客戶響應者寥寥無幾。該行再次組織調研,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原來,單靠該行員工在“朋友圈”推廣,并不能取得實際的宣傳效果。為此,該行迅速行動,將線上線下兩種宣傳渠道相結合。線下通過戶外廣告、車體廣告、紙質媒體等,宣傳推廣該平臺功能;線上以抖音小視頻、微信公眾號、官網、電視、廣播為主,用客戶喜聞樂見的方式,全方位宣傳“金融云營銷”。鋪天蓋地的宣傳造勢,大大抓住了客戶的眼球,“碼上分享,零錢暴漲”這一宣傳口號逐漸深入人心,到5月末,“金融云營銷”注冊用戶數已突破1萬人。
搶單機制,催生營銷“內動力”。隨著“金融云營銷”注冊用戶數的增加,該行的獲客能力得到了質的提升,系統的“派單”式管理,已不能滿足客戶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業務派發的不平衡性,導致部分支行甚至出現了“僧多粥少”的局面。針對這一情況,該行信息科技部門再次對“金融云營銷”進行優化,借鑒“美團”派單模式,增加“搶單”功能。客戶業務預約成功后,除指定承辦人員外,全行的客戶經理都能夠在“待辦業務”模塊中看到業務申請信息,并實時進行搶單。如無人搶單,系統將會在當天下午5點前,根據客戶所填地址自動派單。確保所有客戶的預約當天就能獲得響應,進一步增強了業務預約的時效性。“手快有、手慢無”的搶單新機制,大大提高了營銷人員的積極性,極大提升了業務辦理效率,客戶服務體驗感得到進一步增強。
“合伙”模式,助推轉介“裂變式”。為進一步夯實客群基礎,拓寬獲客渠道,該行對“金融云營銷”“引流”數據和運行情況進行了綜合分析,率先提出了銀行“合伙人”的概念,并配套了相應積分獎勵政策。在“金融云營銷”上注冊的用戶都會形成專屬推薦碼,通過轉發推薦碼進行業務轉介紹,每轉介紹一筆業務就能獲得相應的積分,積分可以1∶1兌換該行積分商城中的商品和代金券。在這種模式下,積分獎勵提高了客戶的轉介積極性,客戶變成了該行的“客戶經理”,營銷也實現了從“點對點”向“點成線”“線成面”的積極轉變。截至目前,該行通過“金融云營銷”,成功營銷手機銀行33825個,“收銀寶”2684個,“陽光E貸”1801戶。
線上金融的發展是當下的主流趨勢,對于未來,泰興農商銀行行長楊樹桐表示,該行將不斷優化平臺功能,強化科技賦能,讓“金融云營銷”真正成為客戶經理營銷拓客的“利器”,為各項業務開展夯實持續發展的客群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