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發展,數字化轉型被賦予了新的內涵,而在數字經濟發展的大潮之下,銀行業數字化轉型受到廣泛關注。數字化改造的范圍、深度、廣度越來越突出,遇到的挑戰和實現的突破在不斷地刷新著人們的視角,在這樣的環境下,昆山農商銀行作為龐大金融體系中的中小銀行又將如何應對?
換“心”出發才能煥新出發。今年8月8日,昆山農商銀行新一代核心系統正式上線。這不僅是系統的更新迭代,更讓該行的核心系統在全國同類銀行中處于領先地位。隨著新核心系統的上線運行,該行業務性能大幅提升:日均交易量達300萬-400萬筆,單日峰值800萬筆;社保批量代發從7小時縮短到97秒,提升260倍;日終跑批從3小時縮短至10分鐘,提升18倍;結息日跑批從7小時縮短至28分鐘,提升15倍。
這次換“心”是全行IT建設史上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的系統超過200個,不僅需要做好基礎IT架構的搭建、業務功能模塊的開發,還要在繁雜、龐大的系統中完成高質量的數據遷移,保證業務連續性,其間啟動多輪SIT、UAT測試,多輪投產演練,每一輪測試均帶存量數據測試,項目建設規模之大、范圍之廣、難度之高前所未有。
數據驅動帶動“大腦”領航。昆山農商銀行在升級換代新核心系統的基礎上,更新打造了全新“A級機房”數據中心,占地總面積2550㎡;配置了主用功率為1800kW的柴油發電機3臺;2500kVA的變壓器4臺;IT負荷UPS 13臺;后備蓄電池1080節;數據中心安裝風冷型精密空調42臺,并按照2+1模式配置在各主機房中。除此之外,全新數據中心還配備電力監控、動環監控等檢測系統,使用過程中能及時上報故障信息并發出聲光警報。在全新的數據機房的保障下,該行的數據驅動能力在服務客戶和數字化轉型上加速快跑。
過硬團隊保障“敏捷開發”。銀行數字化具有動態多變的特征,熱點和技術在不斷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減少無形耗損、推進敏捷開發顯得尤為重要。為在科技側實現迭代交付,昆山農商銀行試點電子銀行、統一支付等多個項目后,最終實現研發與測試融合,通過管理、技術實踐的導入及工具平臺的建設提升產品交付的響應力。內部建立研發與測試融合的團隊,通過scrum迭代運作、kanban可視化管理,構建工具技術平臺,對需求、進度、持續集成管理,推選出一批敏捷教練種子,打造團隊的學習型文化,營造轉型的標桿效應。
運用工具挖掘最大成效。在風險防控方面,昆山農商銀行引入OCR識別技術,對票證、憑據、證件、簽名等進行自動識別,替代人工錄入,并結合系統控制優化流程,達到提升業務處理效率,防范風險的目的。在便捷融資方面,該行推出了“小微企業稅捷貸線上融資”項目,基于涉稅信息,運用生物識別、大數據等技術對誠信納稅的優質小微企業發放30萬-200萬以內的信用貸款產品,助力紓解小微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在外匯管理方面,該行開發“外匯智能檢測查詢”項目,使用RPA機器人替代了傳統的人工對外匯管理系統上的數據進行監測,大大縮短了業務流程處理時間,該項目還獲得了“中國RPA+AI開發者大賽”三等獎。
搭建平臺助力協同辦公。銀行數字化轉型是平臺生態思維,通過平臺服務讓服務客戶達到無縫銜接。昆山農商銀行建設開發的協同辦公平臺,實現了移動端企業微信、內網聊天工具相輔相成,并整合管理駕駛艙、云端學習、企業郵箱、智能財務系統等工具,真正推動了前、中、后臺的高效融合溝通。
不做“年報里的金融科技”而做“客戶心中的金融科技”,這是昆山農商銀行在進行數字化轉型中的深切感悟。緊跟政策導向和時代發展,圍繞百姓生活和客戶需求,將科技賦能落地落實,讓農商力量對接科技金融,這也是該行在“數字化、智能化、輕型化”的轉型之路上的初心和信念。
|